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4006654119
网站公告:

装修消防设计,消防安全施工整改,消防设施安全检测,消防电气安全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评估,协助办理相关消防手续,灭火器维修,消防安全技术咨询服务。

润泽消防,您身边的的一站式消防安全服务专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内容

胸有朝阳自翔舞 记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王朝阳

更新时间:2012-07-13 15:16:48点击次数:4411次字号:T|T

是谁从军12年,却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献身祖国的消防事业?

是谁直面艰险,出生入死1300余次,抢救遇险遇难群众230余人?

是谁舍小家为大家,在忠孝两难抉择中毅然选择了忠诚使命,亲兵爱民,炼就铁骨柔肠的烈火金刚?

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三级士官、中队长助理王朝阳。

王朝阳,男,29岁,现任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平顶山市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三级士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被公安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练兵场上 他是拼命三郎。在支队,只要一问起王朝阳,战友们都会自豪地告诉你,部队集合时哪个最黑哪个就是王朝阳,灭火救援中哪个冲在最危险的地方哪个就是王朝阳。因为他有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更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小猛男”。

王朝阳貌不惊人,中等个头,黑瘦黑瘦的,但那棱角分明挂有伤疤的脸庞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分明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是一位标准的军人。

刚当新兵那阵子,满怀新奇和热情的王朝阳,天不怕地不怕的,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一次6米拉梯训练中,腿被挂破了,鲜血直流,他一下子把那块快掉了的皮撕去,接着又投入训练之中。在场的战友个个目瞪口呆。“拼命三郎”的雅号也由此传开。

担任中队长助理后,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他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兵头将尾”的基层带兵人,如果不率先垂范,就不能让战士折服。在2008年支队岗位练兵比武中,他参加了多个比赛项目,由于体力过于透支,一下子摔倒在地,同志们劝他停下歇一歇,可他硬是咬住牙做完所有项目。期间,朝阳的爷爷病危,老人在弥留之际,很想见见唯一的孙子。可当老人哽咽着给孙子通电话时,听到的回音却是:“爷爷,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回去!”王朝阳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和爷爷的最后通话!至今想起这件事,王朝阳愧疚万分。

2009年初,消防支队组织 “铁军集训”,担任中队长助理的王朝阳不负众望,带领全中队战士练体能、强技能、长本领,开展化学危险品、破拆、救护等各种救援专业训练。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苦练、巧练,最终个个成为一专多能、业务全面的好手。战士张可佳动情地说:“我入伍5年来,80%的技能是跟着朝阳大哥学的。”

在训练中,王朝阳不仅特别能吃苦,而且善于动脑筋。每当开展新的训练项目,他都要拿出一个本本,这个本本可是他的“法宝”,这里面有他想的内容、看的东西、计算的方法、得出的最佳训练方案。为了突破困扰深井救援的难题,一有时间他就翻阅资料,绘画图纸。很快他就根据车辆结构和取放方便的特性对后器材箱进行了改造,采用滑轮、固定支架和钢板,设计出了救援三脚架放置平台,省时、省力,便于操作,此项革新在全省得到了推广运用。

王朝阳清楚,特勤队是支队的“窗口”和“拳头”, 1200余件特勤器材如何发挥最佳效能,这是中队面临的训练难题。他不等不靠,潜心钻研,虚心向他人请教。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就把所有器材的性能参数、使用方法、维修保养摸了个透。中队新添置的那台云梯车,他只要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有没有毛病。他不但自己成了行家里手,还带出了一支能熟练操作和保养特勤器材的尖兵队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支队、总队的业务大比武中,王朝阳屡屡夺冠,赢得了不少荣誉。面对成绩,他显得异常平静。他说,在他的词典里,没有句号,只有逗点。灾难面前 他是生命使者

消防部队这个大熔炉,不仅锤炼了王朝阳精湛的业务技能,也铸就了他忠诚为民的坚定信念。每一次红门开启,每一次警灯闪烁,每一次危难来临,他挺身而出,冲锋陷阵,忠实捍卫金盾的尊严。

鹰城人不会忘记2005年5月15日平煤四矿矸石山发生的那场崩塌事故,当时矸石山以南100米以外的一排民房被砸塌,20余名群众被埋压,情况万分危急!特勤中队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救人要紧,先救人!”当负责搜救任务的王朝阳听到被困人员的呼救声时,他带领几名战友果断出击。风钻磨破了双手,汗水湿透了战袍,火花灼伤了手脸,他浑然不觉。一根根钢筋被锯开,一堆堆倒塌的混凝土被清除,一堵堵高墙被打通,被救民工先后抬出。由于连续高强度作业,战斗结束时,他瘫倒在地。在场的医护人员感动了,流着眼泪用担架把他抬上了救护车。

2005年7月17日7时57分,平顶山市鹰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萘仓库发生火灾。特勤中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整个三层仓库已被大火吞没。紧要关头,王朝阳带领队员冲进毒气浓烟,冒着爆炸和烟囱、房屋倒塌的危险,交替掩护,开辟通道,逼近罐体强势灭火。突然,警戒员发出撤退信号:只见30米的烟囱发生倾斜,随时有砸向官兵的危险。说时迟,那时快,他们急忙调转方位,逆向强攻。大火灼人,使人呼吸困难,王朝阳和队友们没有退缩半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控制大火!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肆虐的大火终于被降服了,数十吨重苯罐和毗邻的萘仓库得到了有效保护。然而,由于长时间被烈火烘烤,王朝阳的面部、手上却多处受伤。

在去年汶川那场大地震突然袭来时,王朝阳的妻子恰好到预产期,已经住进了医院,可他毅然主动请缨,参加了抗震救灾突击队。

在前往救援地红白镇的途中,道路因山体滑坡而阻断,车辆无法通行。王朝阳和战友们徒步行进,许多地方受地震破坏和泥石流冲击无路可寻,他总是第一个上前探路。在红白镇中心小学坍塌的废墟前,看着身旁学生家长无助而焦灼的眼神,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入废墟。突然,他发现一名被困学生的身体被混凝土楼板死死压住,上方有一倾斜墙体,眼看就要倒塌。他顾不上那么多,发疯似的在残垣断壁中攀爬,腿部、手上多处碰破,疼痛难忍,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寻找木方等支撑工具。就在他和战友将被困学生抬出的瞬间,不知谁大喊一声:“危险!余震!”话音刚落,噼里啪啦落下的碎石已经砸在了他的身上。

就是这样,王朝阳和战友们顶着炎炎烈日,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在弥漫着尸体腐臭味的恶劣环境中,仔细搜寻着生命的迹象。没有退缩,没有胆怯,只要有一丝希望,他就决不放弃。十几天的时间里,他们硬是从废墟中营救出33名遇险遇难者,用信念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军营内外 他是真情男儿

“战友都是我的亲兄弟,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王朝阳经常这样说,也经常这样做。战士李刚因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一时间思想上背上了沉重包袱。王朝阳一边耐心地做思想疏导,一边向中队领导汇报,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使李刚重新振作了起来。正因为王朝阳时刻以兄弟般的情谊对待战友,大家有心事总爱和他唠叨,时间长了,战友们便誉他为“知心大哥”。

王朝阳不仅爱部队、爱战友,他还处处留心,主动为地方群众做好事、献爱心。他在自身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多年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一次,在社区办事的王朝阳,无意中听到社区工作人员讲,该社区有一刚考上大学名叫黄冠玉的学生,母亲患尿毒症,父亲下岗,因家贫面临失学。王朝阳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让工作人员转交黄冠玉。回到中队,王朝阳向领导汇报后,号召全体官兵捐资助学。官兵们纷纷慷慨解囊,很快捐出了2200元爱心现金。手捧官兵们捐助的钱,黄冠玉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朝阳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敬老院,帮助那里的孤寡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逢年过节,他总是带着东西去看望老人,主动为老人洗衣做饭。老人们感动地说:“部队培养了这么好的战士,这是我们的福气啊!”

近年来,鹰城平顶山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用当地党府领导的话说,这是像王朝阳那样广大消防官兵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我是一名普通的消防兵,救人危难是应尽的义务,只要人民需要我,我都会义不容辞!”王朝阳如是说。是的,王朝阳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忠实践行了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他像一只雄鹰在蓝天上划过美丽的弧线,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测试数据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